• 首页  追思回忆

  • 胡群革 许晓东:吴老师的“真”
    • 胡群革 许晓东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浙江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1990年学校让我担任《水利工程管理》课程的教学任务,由于没有现成教材,只能通过看《水利工程管理技术》《大坝监测与土工测试》等专业杂志和《水库检查观测工作手册》等专业书籍来编写教学讲义,拜读储海宁、李珍照、赵志仁等专家的文章,了解大坝检查观测内容的同时,也领会到了这个领域的奥秘和前景。恰好当时的系主任常浚江老师向我推荐了他河海大学的同学吴中如老师,趁着19914月到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岩土所参加土石坝观测新技术培训的机会,见到吴老师并表达了拜师学习的愿望。吴老师介绍目前所承担科研项目很多,任务很重,报考的研究生也很多……这一次见面更坚定了我拜师求学的信心。通过努力,1992年顺利进入吴老师的门下,那一年水工结构的硕士研究生才10人,吴老师的门下就有3人,足见导师的学识和影响力!

      从此,科学馆三楼成为学习的主要场所。时空规律分析、统计模型、确定性模型、混合模型、“四机一库”、专家系统……新术语由吴老师的传授进入脑海,丹江口、古田溪梯级电站、龙羊峡、碧口、新安江……成为专业知识应用的场所,还有能源部重点项目、“八五”科技攻关项目……更提升了自身科研能力。在吴老师的引领下,我真正领悟到了大坝安全监控的奥妙,度过了我一生中最重要、终身难忘的美好时光,跟随老师学习工作的点点滴滴都已经固化到我的脑海中。

      现在重新系统浏览和复读这已固化的篇章,导师的“真”贯穿着始终,现摘几掬。

      导师的第一个“真”,就是对知识创新探索执着和较真。

      过度的劳累使老师患上了过敏性神经皮炎,水产都不能吃,但是每天依然高强度工作,印象最深的是导师随身携带的红色中华铅笔和一叠稿纸,一点空闲的时间就会写材料。无论是19949月陪导师到碧口电站自动化改造火车上,还是1995年赴西安“八五”科技攻关项目评审的路途中,发现老师都在写报告,而且极其投入和高效。

      导师对数值的敏感和重视是另一个印象,1993年参与古田溪二级电站资料分析项目,跟导师汇报进展时,导师对观测数据特征的值熟悉太让人叹服了!此后在很多场合领略到导师对数值的敏感和数值背后内涵解读的功底。数值可以说是所有科研成果最简单、最彻底的表达,也是专家知识的高度浓缩和专家水平的集中体现。导师的这种特质也是对知识追求较真彻底的有力佐证,这种特质和执着让导师创造了佛子岭安全评价的神话,这种特质和执着让导师开创了资料分析智能化水平的新高度——大坝安全综合评价专家系统……。

      导师的第二个“真”,就是对弟子的真心、真情。

      导师的话不多,但每句话都直切主题,真实有用。1993年导师给我们上了一堂观测资料分析的课,听时不甚明了,但在此后资料分析项目过程中发现几乎所有的问题和步骤导师都已点到,可视为宝典。1992年我们三位研究生每人都配有一台电脑,导师为弟子创造好的学习在软硬件方面都真心付出。

      最令人难忘的是每年年底在顾冲时老师家的聚餐,现在看起来很简陋的条件、自己做的菜,特别是大龙虾,师生围坐一起,一种“家”的感觉,导师总会开场白,简朴真诚。19946月我跟许晓东到龙羊峡时,因为硬卧车票没有买到,软卧必须是处级干部才能享受,导师开了证明,让我们顺利买了软卧!最让我感动的是,女儿1998年出生后,导师到杭州来时专门买了两件衣服,还专门要求女儿应该叫他“公爷”(外公和爷爷),长大后经解释女儿才明白这个称呼的由来,至今女儿还一直延续这个称谓……。点点滴滴都流露出导师对弟子们真实纯真永恒的爱。

      导师的最重要的“真”,就是一个真实简单的人,甚至不愿意做任何过度的包装。导师终身致力大坝安全监控,真实、简单平稳不也是一座大坝安全运行的基本特征吗?

      这就是我的导师,影响我一生的导师,衷心感谢导师对我的关心和付出,祝导师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