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追思回忆

  • 郑东健:师恩如山
    • 郑东健

      我是在1984年水工专业《水工建筑物》课堂上第一次见到吴老师的。他清瘦干练、目光坚定,操着浓重的苏南口音,可能是担心我们外省学生听起来困难,吴老师板书不但工整有条理,而且图文并茂。当时电脑是稀罕物,同学们是在SHARP PC1500(内存3.5K ,显示器为液晶 7x156 单色点阵LCD,操作系统为 ROM BASIC)上进行计算机启蒙的,更谈不上Window系统和PPT了。同学们印象深刻的是吴老师板书时极少借助备课本或教科书,两节课下来所有板书都是通过记忆直接写在黑板上,文字、公式和图表有时达56个黑板。为了减少板书时间,部分板书则在上课前的课间时间完成,同学们走进教室看着吴老师徒手板书的样子,无不感叹其惊人的记忆力和对专业知识的娴熟。记得他给我们上重力坝章节时,由于同学们没有工程经验和直观认识,为了让我们记住坝基防渗排水系统布置的“前堵后排”原则,吴老师竭尽全力用他标准的“宜兴普通话”说坝基防渗排水系统布置原则为“前堵后爬”,给严肃的课堂增添了不少轻松的气氛。至今全国各地的同学们遇到一起说起吴老师,还津津乐道。

      我本科毕业后分配到古田溪水电厂的水工分场工作,开始接触到大坝安全监测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坝基扬压力等大坝安全监测术语。1987年电力行业从古田溪一级水电站开展首轮大坝安全定期检查工作,我有幸参加了定检工作的筹备以及相关工作文件报告的编写,对大坝安全评价工作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有了进一步认识。通过努力考上硕士研究生后,在古田溪水电厂领导,尤其是分管水工的徐庆钦总工大力支持下,通过邀请吴老师对古田溪大坝安全状况进行评价,使我有幸近距离接触吴老师,倾听吴老师的教诲。记得那是我第一次参加科研项目工作,吴老师详细教导我如何开展工作,并说第一步首先是将数据输入计算机(当时大坝监测资料基本都是纸质版,需要一个数字一个数字的手工输入),让我具体跟随阮焕祥老师开展工作。开始时我兴致和干劲都很高,带一点小兴奋,美滋滋地想我终于也可以做科学研究了。可没几天就感到索然无味,长时间乏味枯燥的键盘输入让我崩溃,这实在和我想象中的科学研究工作差的太远。吴老师敏锐地发现了我的怠工情绪。他严肃地把我叫到他身边,语重心长地说,这些数据是现场技术人员辛辛苦苦采集到的,每个数据都凝结着他们的汗水。夏天,坝上烈日炎炎,一个巡回测下来全身湿透;冬天,库面刮来刺骨的寒风,吹的浑身透心凉,观测资料得来不易。即使在廊道里,爬上几个来回也免不了气喘吁吁。同时,这些数据隐藏着大坝运行状态的信息,由这些数据绘出的过程线好比大坝的脑电图和心电图,是大坝以自己的方式与我们交流“身体”状况的语言;数据输入不但为后继分析打下基础,而且通过输入和过程线绘制,可以发现数据的异常和真伪,数据输入的过程也是数据检查和核实的过程,是确保资料真实反映大坝工作状况的保证。他吸一口烟,喝了口水继续说,大坝安全评价工作责任重大,科研工作要避免浮躁和急功近利,只有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认真细心、精益求精才能有所收获,才能达到客观评价大坝安全状态的目的,并及时发现大坝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自从那以后,我对观测资料就有了敬畏之心,处理时生怕漏掉任何有用信息。从1987年开始的大坝安全定期检查工作目前已进入第四轮,电力系统约有500多坝次开展了大坝安全定期检查工作,水利部门的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和水闸工程安全鉴定工作已全面开展。留校后,在吴老师的指导下,我也参加了数十座大坝的资料分析和安全评价工作,但第一次参加大坝资料分析工作的前景回想起来仍历历在目。

      科研工作中,吴老师常告诫我们,工作要严谨,思维要敏锐,要善于总结和创新。记得在开展佛子岭连拱坝安全评价工作中,吴老师安排我承担大坝变形观测资料的分析工作。199311月中下旬,佛子岭大坝坝垛水平位移(尤其是河床坝垛7#9#)均超过了历史最大值17%54%。当时工作的重点之一是要解释上述变形异常的原因。我通过水位、气温以及水平位移过程线对比分析了该时段变形异常的原因,但连续三次草稿都被吴老师退回,如同样的高水位和月份为何其他年份没有产生上述异常?从力学机理上如何解释?每一个荷载分量的作用如何?接着又因表达不清、叙述逻辑性不强、排版格式不规范等等,报告也不知被修改了多少遍。其实,吴老师心中早有答案,但为了引导我思考,培养我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帮我理思路、找方法、分析存在的不足,提示我从荷载、结构特点、测点位置以及变形力学机理等方面去思考,设法让我自己可以获得大坝水平位移异常的成因解释。现在我自己也带研究生,想到吴老师的耐心和谆谆善诱,实在汗颜。同时,每一个科研项目完成后,吴老师都要求我们至少写一篇文章,并鼓励多写多投文章。他说,写文章可以帮助总结项目完成过程的收获和不足,在完成合同内容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工程科学问题,提升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同时也可以提高写作水平,增加在行业内的影响。吴老师经常提醒我们,要密切关注数学、力学、监测技术和相关行业的研究进展,要积极探索相关理论在大坝安全监控中应用的可能性,重视加强试验研究,在理解吸收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当时全校老师带的研究生发表的论文数量和质量,吴老师项目组常名列前茅。在校期间,许多同学也因此获得了大量荣誉。

      吴老师要求严格且以身作则,每天总是最早到办公室,每当略有迟到看着吴老师坐在办公室角落孜孜不倦工作的身影,不免倍感惭愧。吴老师在日常生活方面对我们的关心可以说是无微不至的。为了给我们改善伙食,放松紧张的科研工作,每学期的重要节日、某个项目完成等时间常举行项目组会餐和外出旅游等活动。在我留校工作后,吴老师无论是工作上的重要项目、报奖和晋升机会,还是生活方面住房、小孩上学等都给予极大的关心,可以说我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吴老师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