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追思回忆

  • 苏怀智 温志萍:我们的恩师
    • 苏怀智、温志萍

      我们有幸从研究生开始师从吴老师,自此,吴老师在专业上指导我们,在生活上关心我们,在发展上指引我们。如今,我们也成为了大学教师,老师为人、为教、为学的态度时时鞭策着我们在教书育人和学术发展道路上努力前行,老师“做事先做人”的教诲一直影响着我们。借此书出版,介绍我们心目中的吴老师形象。

      严谨求实的学者:导师常常告诫我们,做学问要耐得住寂寞、要勤奋、要严谨。导师从没有节假日的概念,即使大年三十,亦在上班,年近八旬,坚持每天到办公室。时至今日,导师依然坚持撰写论文,年年均有重要的学术文章发表。与此同时,导师对待学问一丝不苟的作风深深影响着我们每个学生。导师负责为二滩、水口等大坝工程进行安全监控和反馈系统研发时,手写了几尺高的系统研发报告,虽仅用于指导系统研发,但老师写得异常工整,章节、公式编排非常清晰规范,图表均用直尺绘制。对待学生的论文亦是如此,大到内容、架构,小到文字、标点符号,甚至致谢,吴老师均进行了多次的修改;同时,老师特别强调实例分析,要求学生“有感而发”“理论回归实际”。我们现在还经常拿出老师当年的批阅稿给我们自己的学生看,告诉他们“大师”是如何成就的,也时时提醒着我们自己,做学问来不得半点马虎。老师常常给我们讲,学生期间对你们严格一些,培养你们严谨的习惯,你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就会少犯一些错误,细节往往决定着一个人的成败。

      高瞻远瞩的大师:导师常常告诫我们,做学问要善于总结、勤于思考、注意“小”中见“大”。导师作为坝工安全方面的专家,为我国上百座大坝安全状况、隐患病变进行分析诊断的同时,经过系统总结,形成了我国大坝安全监控的理论方法体系。导师至今依然关心、关注、指导着我国水工结构学科方向的发展,近年来发表在《中国科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主持的《水利科学与海洋工程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112015)》上的有关水工结构工程科学的研究现状和创新前沿,为我国水工结构学科发展做出了重要的指导,已成为该领域广大学者的重要指引。导师常给我们讲,做生产项目,不要仅满足于合同内容的完成,要更加重视工程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共性问题,即使项目完成后,亦要深入研究;做基础研究,要注意国家需求和前瞻性相结合,研究要接“地气”,围绕工程实际需求进行选题,同时要将眼光放得长远一些,沉下心来做一些开拓性的研究。

      慈祥豁达的亲人:导师常常告诫我们,做事要先做人,时时提醒我们要“勤勤恳恳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导师把我们当成自己的孩子,经常找我们聊天,询问我们生活上、工作中有没有什么困难。近年来,老师身体不是太好,已很少外出参加会议,但只要是学生找到,老师总是尽量参加。老师总给我们讲,永远要有一颗责任心,对工作要负责,对家庭要负责。老师总是督促我们多写文章,多研究基金项目,甚至帮我们想题目、列大纲,希望我们能够尽快成长。老师又是一个平易近人的老者,老师日常生活极为简朴,对生活的要求很低,喜欢和自己孙子辈的学生聊天,聊聊时事热点,没有任何架子。

      导师“有言之教”与“无言之教”的结合感化着我们一批又一批的学生,“遵师爱友、埋头苦干、学以致用、勇攀高峰”,永远是我们学生前行的人生指引。衷心地祝恩师身体永远安康!